工厂模式是我们在开发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设计模式之一,在工厂模式中,我们在创建对象时不会对客户端暴露创建逻辑,并且是通过使用一个共同的接口来指向新创建的对象。在开始讲工厂模式之前先来说一说工厂模式存在的意义,我们在程序开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,如:
一个类能被谁(调用类)创建,调用类有无权限使用;
一个类怎么创建,创建之前要传递哪些参数;
一个类创建完之后要进行哪些初始化工作等
如果把这些都写进构造方法中会有以下缺点:
违反单一职责原则:一个类只负责一个功能领域中的相 应职责,或者可以定义为:就一个类而言,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。
构造方法职责过重;
维护不方便;
耦合严重等
这个时候,工厂模式就应运而生了
工厂模式分类:
- 简单工厂模式
- 工厂方法模式
- 抽象工厂模式
工厂模式使用:
简单工厂模式
概述:简单工厂模式并不属于GoF23个经典设计模式,但通常将它作为学习其他工厂模式的基础
定义:简单工厂模式(Simple Factory Pattern):定义一个工厂类,它可以根据参数的不同返回不同类的实例,被创建的实例通常都具有共同的父类(通常实现特定的接口)。因为在简单工厂模式中用于创建实例的方法是静态(static)方法,因此简单工厂模式又被称为静态工厂方法(Static Factory Method)模式,它属于类创建型模式。
使用:
简单工厂模式角色:
抽象工厂类:Product可以是接口或抽象类,是个抽象工厂类,它是工厂类所创建的所有对象的父类,封装了各种产品对象的 公有方法,它的引入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,使得在工厂类中只需定义一个通用的工厂方法, 因为所有创建的具体产品对象都是其子类对象。
具体产品类:图中ConcreteProductA和ConcreteProductB扮演的角色,它是简单工厂模式的创建目标,所有被创建的对象都充 当这个角色的某个具体类的实例。每一个具体产品角色都继承了抽象产品角色,需要实现在 抽象产品中声明的抽象方法。
Factory(工厂角色):工厂角色即工厂类,它是简单工厂模式的核心,负责实现创建所有产 品实例的内部逻辑;工厂类可以被外界直接调用,创建所需的产品对象;在工厂类中提供了静态的工厂方法factoryMethod(),它的返回类型为抽象产品类型Product。
简单工厂模式工作流程:
1.调用类通过使用工厂角色类所提供的创建工厂方法传入适当的参数;
2.工厂角色类的创建工厂方法接收到外部类(传递参数的类)传来的参数,通过进行一系列(参数合法性检查,外部类权限等)处理后判断创建哪一个具体产品类,创建完之后进行初始化等动作之后,返回创建的具体产品类
3.调用类在接收到工厂方法返回的产品类之后可以进行使用
使用总结:
简单工厂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:
(1) 工厂类包含必要的判断逻辑,可以决定在什么时候创建哪一个产品类的实例,客户端可以 免除直接创建产品对象的职责,而仅仅“消费”产品,简单工厂模式实现了对象创建和使用的分 离。
(2) 客户端无须知道所创建的具体产品类的类名,只需要知道具体产品类所对应的参数即可, 对于一些复杂的类名,通过简单工厂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使用者的记忆量。
(3) 通过引入配置文件,可以在不修改任何客户端代码的情况下更换和增加新的具体产品类,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。
1. 主要缺点
简单工厂模式的主要缺点如下:
(1) 由于工厂类集中了所有产品的创建逻辑,职责过重,一旦不能正常工作,整个系统都要受 到影响。
(2) 使用简单工厂模式势必会增加系统中类的个数(引入了新的工厂类),增加了系统的复杂 度和理解难度。
(3) 系统扩展困难,一旦添加新产品就不得不修改工厂逻辑,在产品类型较多时,有可能造成 工厂逻辑过于复杂,不利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。
(4) 简单工厂模式由于使用了静态工厂方法,造成工厂角色无法形成基于继承的等级结构。
使用场景:
(1) 工厂类负责创建的对象比较少,由于创建的对象较少,不会造成工厂方法中的业务逻辑太 过复杂。
(2) 客户端只知道传入工厂类的参数,对于如何创建对象并不关心。
工厂方法模式
简单工厂模式虽然简单,但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。当系统中需要引入新产品时,由于静态 工厂方法通过所传入参数的不同来创建不同的产品,这必定要修改工厂类的源代码,将违 背“开闭原则”,如何实现增加新产品而不影响已有代码?工厂方法模式应运而生概述:
在工厂方法模式中,我们不再提供一个统一的工厂类来创建所有的产品对象,而是针对不同 的产品提供不同的工厂,系统提供一个与产品等级结构对应的工厂等级结构。
定义:
工厂方法模式(Factory Method Pattern):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,让子类决定将哪一个 类实例化。工厂方法模式让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。工厂方法模式又简称为工厂模式 (Factory Pattern),又可称作虚拟构造器模式(Virtual Constructor Pattern)或多态工厂模式 (Polymorphic Factory Pattern)。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类创建型模式。
角色:
Product(抽象产品):它是定义产品的接口,是工厂方法模式所创建对象的超类型,也就是产品对象的公共父类。
ConcreteProduct(具体产品):它实现了抽象产品接口,某种类型的具体产品由专门的具体 工厂创建,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之间一一对应。
Factory(抽象工厂):在抽象工厂类中,声明了工厂方法(Factory Method),用于返回一个 产品。抽象工厂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,所有创建对象的工厂类都必须实现该接口。
ConcreteFactory(具体工厂):它是抽象工厂类的子类,实现了抽象工厂中定义的工厂方 法,并可由客户端调用,返回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。
使用流程:
须知:具体工厂类和具体产品类是一一对应的
1.调用类通过调用相应的具体工厂类中的创建工厂方法,并传入相应的参数
2.具体工厂类的创建工厂方法在接收到调用类传来的参数之后,进行一系列检查,创建具体产品类,初始化产品类,返回产品类
3.调用类在收到返回的产品类后进行调用使用
思考:工厂方法模式中的创建工厂方法能否为静态的?为什么?
为了让系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可以通过配置xml配置文件进行维护,在增加具体产品类的时候,具体产品类实现或继承抽象产品类,具体工厂类实现或继承抽象产品类,在xml中进行配置,无需修改原来的代码,符合开闭原则。
思考:有人说:可以在客户端代码中直接通过反射机制来生成产品对象,在定义产品对象时使用抽象类型,同样可以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,增加新的具体产品类无须修改源代码,只需要将其作为抽象产品类的子类再修改配置文件即可,根本不需要抽象工厂类和具体工厂类。
试思考这种做法的可行性?如果可行,这种做法是否存在问题?为什么?
使用总结:1. 主要优点
工厂方法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:
(1)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,工厂方法用来创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,同时还向客户隐藏了哪种具体 产品类将被实例化这一细节,用户只需要关心所需产品对应的工厂,无须关心创建细节,甚 至无须知道具体产品类的类名。
(2) 基于工厂角色和产品角色的多态性设计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关键。它能够让工厂可以自主确 定创建何种产品对象,而如何创建这个对象的细节则完全封装在具体工厂内部。工厂方法模 式之所以又被称为多态工厂模式,就正是因为所有的具体工厂类都具有同一抽象父类。
(3) 使用工厂方法模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在系统中加入新产品时,无须修改抽象工厂和抽象产品 提供的接口,无须修改客户端,也无须修改其他的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,而只要添加一个具 体工厂和具体产品就可以了,这样,系统的可扩展性也就变得非常好,完全符合“开闭原则”。
1. 主要缺点
工厂方法模式的主要缺点如下:
(1) 在添加新产品时,需要编写新的具体产品类,而且还要提供与之对应的具体工厂类,系统 中类的个数将成对增加,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,有更多的类需要编译和运行, 会给系统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。
(2) 由于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,需要引入抽象层,在客户端代码中均使用抽象层进行定义, 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,且在实现时可能需要用到DOM、反射等技术,增加了系统 的实现难度。
1. 适用场景
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工厂方法模式:
(1) 客户端不知道它所需要的对象的类。在工厂方法模式中,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产品类的 类名,只需要知道所对应的工厂即可,具体的产品对象由具体工厂类创建,可将具体工厂类 的类名存储在配置文件或数据库中。
(2) 抽象工厂类通过其子类来指定创建哪个对象。在工厂方法模式中,对于抽象工厂类只需要 提供一个创建产品的接口,而由其子类来确定具体要创建的对象,利用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和 里氏代换原则,在程序运行时,子类对象将覆盖父类对象,从而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。
评论
发表评论